关爱血管健康,从日常护理开始 ——中山讲堂名医开讲常见血管病的日常防治

来源:办公室      作者:办公室
2016年 09月
07日

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有一句名言:“人与动脉同寿”,意思就是说人的血管在不断硬化阻塞,当血管疾病影响到重要器官,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也有人把血管形象地比作“生命的蜡烛”。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血管病的防治知识,与家人乐享健康长寿,8月27日上午,“中山讲堂”第118讲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晞明和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澄宇,讲解常见血管病的日常护理知识。 陈晞明主任以“高血压的日常血压管理与治疗”为题,从高血压的“三高三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开始讲起。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但“没有症状≠没有危害”,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容忽视。有几个高血压病的误区必须引起患者重视:一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二是进行降压治疗后,血压正常了就停药;三是只服药、不看效果;四是靠输液治疗高血压;五是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六是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七是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有很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因此高血压人群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平衡心理、适量运动。此外,还要学会自己监测与记录血压,选用降压药时要强调24小时内平稳降压。那是因为血压降得太快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慌的症状,24小时平稳降压可避免晨间血压波动,减少事故发生。 杨澄宇主任则以“关注下肢血管健康:脉管炎、糖尿病足的防治”为题,为读者讲解脉管炎、糖尿病足的日常防治常识。脉管炎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老年人的脉管炎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人的脉管炎为糖尿病足,三者统称为“慢性下肢动脉阻塞疾病”。但是,并不是吃了很多糖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有两大类病因,一种是先天性的,没办法治好;另一种是获得性的,跟暴饮暴食、不良生活习惯、坏情绪等有很大关系。引起脉管炎、糖尿病足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八高一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高粘度、高体重、高年龄、压力增加和运动减少。因此,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戒烟、穿松软厚的棉袜或毛袜、防止外伤以及积极运动都是必要的。此外,患者们还应尽量减少外出吃饭的频率,多吃盐油适量的自家饭。 经过两位专家两个多小时的讲解,读者们了解了很多高血压和脉管炎、糖尿病足的防治知识,都觉得收获很大。在现场的互动提问环节,面对读者们的各种提问:“更年期后血压偏低怎么办”“妊娠期高血压生完小孩半年以后还没有消除是怎么回事”“温水泡脚水温多少度合适”等,专家们都一一给予解答。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制作维护:网络资源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邮政编码:510110 (建议IE9以上浏览器访问)
Email to: wlb#zslib.com.cn (请用@代替#)     粤ICP备02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