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银祸 ——从经济学角度看十九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来源:办公室      作者:办公室
2016年 08月
18日

1840年的鸦片战争被认为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仿佛自那一战之后,清政府就大厦将倾。事实上,清政府的衰败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也是深度卷入世界市场体系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为进一步让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我馆“中山讲堂”第116讲于8月13日邀请了王五一教授作题为“晚清的银祸”学术演讲,从经济学和思想史的角度解读晚清的衰落。王五一教授已多次作客我馆“中山讲堂”,主讲了多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的专题讲座,受到我馆读者的热烈欢迎。在本次讲座中,他重点讲述了晚清时期白银之祸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和悲剧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态势,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整个世界形势紧密相连。政治的垮台往往是因为经济的崩溃,正如晚清白银之乱所引起的“银贵钱贱”导致了“民贫国穷”。“民贫”激起人民起义,“国穷”则致使朝廷无钱镇压起义而举借外债,国际国内危机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王教授精彩的讲述引起了读者们极大的兴趣和思考,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热烈,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同步直播点击量也再创新高,超过15000人在线收看并参与互动。晚清的白银之乱有力证明了币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更多的还有社会国家方面的。我们研究中国历史的同时,也应该研究世界历史,因为世界和中国是一个整体。今天,我们国家货币独立、金融自主,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保障。只有坚持经济独立,才能更好地改革发展。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制作维护:网络资源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邮政编码:510110 (建议IE9以上浏览器访问)
Email to: wlb#zslib.com.cn (请用@代替#)     粤ICP备02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