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爱”心大作战 名医传你小妙招 ——“中山讲堂”教您夏季护心

来源:      作者:办公室
2016年 08月
16日

炎炎夏日,高温天气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特别是对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病的人群以及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而言,更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成倍增加,引发病痛甚至导致生命危险。为了让广大市民能安然度过高温高湿的盛夏,7月30日上午,“中山讲堂”第114讲特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公信教授和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旭东博士讲解夏季护心常识,教授保命妙招。 李公信教授以“从血压血脂变化看夏季心脏保护”为题,用详尽的数据对比中美两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揭示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事实,提醒人们重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症状。高血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临床综合症,可能引起冠心病、慢性心衰、动脉硬化、脑卒中、猝死等,最终导致死亡。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李教授则强调“降压是硬道理”,常用抗高血压类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结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复方降压片等。夏天日夜血压波动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更明显,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清淡、适度运动、坚持服药,是控制血压的不二法宝。他还送给大家一个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140”指收缩压达标值140mmHg以下;“6”指空腹血糖6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以下;“543”指总胆固醇值,正常人降到5mmol/L以下,有糖尿病或者冠心病者降到4mmol/L以下,同时有这两种疾病者则应降到3mmol/L以下;“0”即零吸烟;“268”指女性腰围不超过2尺6寸,男性腰围不超过2尺8寸。 宋旭东博士则以“夏季高温,预防心悸”为题,讲解心悸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法则。心悸是一种临床症状,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常表现为“快”(心动过速)、“慢”(心动过缓)、“乱”(心动不规整,包括早搏等),且在运动后或衰老后更为明显。他还以三峡大坝的例子生动讲解了心脏的工作原理,并指出其中重要的一环——电解质的作用。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心脏的正常运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盛夏高温,人们出汗多势必会导致体液中的电解质流失,进而引发心悸心慌症状。因此大家日常可以多食含钠、钾等离子的食物,如豆类、瓜果、鱼类以及香蕉、杨梅、梨子等;大量出汗后也应及时补充电解质,如盐水等。日常生活应坚持“十六字原则”:饮食清淡、注意睡眠、适量运动、补充水盐。 两位名医生动详尽的讲解大受欢迎,互动环节读者们的热情也如盛夏的天气般火热。“可服哪些中成药辅助治疗动脉硬化?”“吃木耳可以降低胆固醇吗?”“有没有什么方法使中老年人避开高血压?”甚至有读者提出了“出汗是淡汗好还是咸汗好”的问题,两位医生均一一作答。此外,本期讲座也同时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超6000人。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制作维护:网络资源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邮政编码:510110 (建议IE9以上浏览器访问)
Email to: wlb#zslib.com.cn (请用@代替#)     粤ICP备02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