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传统文化热,汲取当代正能量 ——记“中山讲堂”第112讲

来源:      作者:办公室
2016年 07月
29日

从国学课堂到唐装汉服,不知不觉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以一种引领时尚的新姿态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普及文学经典的电视栏目开创了收视新高,电视剧里热播着鬼神修仙,书写原生态民俗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满眼飞檐走壁的武术电影获得国际认同。中国风的热吹,不仅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亮眼兴起,也是当代文化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为了引导读者们理性对待各种形式的当代传统文化热潮,更好地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神滋养,7月23日,我馆“中山讲堂”第112讲邀请了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樊星作题为“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演讲。 从当代文化呈现出来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回归出发,樊星教授与读者们分享了他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热的观察和思考。一则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体现了崇文、重礼、孝悌忠信等儒家文化核心价值在当代的复兴。以“曾国藩热”为例,他一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自我要求,在己则严于自律,在公则保家卫国,子孙后代人才辈出,是儒家政治理想中的“完人”,曾国藩书信、日记受热捧,正体现了现代人对曾国藩身上儒家理念的认可。类似的还有“《白鹿原》热”,奉行“耕读传家”的白嘉轩正是儒家文化的缩影,但其家族命运的跌宕起伏又反映出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相比起儒家的进取精神,逍遥的道家文化赋予当代的则是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崇尚心灵自由的思想特质,从韩少功的笔记体小说《山南水北》和终南山的现代隐士们身上可见一斑。而佛家精神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馈赠则是“看破”的意识,因为“看破”,所以从容放下当前,永远保留一点希望在前方,贾平凹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佛家文化的影响。樊星教授从哲学智慧谈到当代文学,又从当代文学回到思想启迪,立足当下,传接千载,引来读者阵阵掌声。 正如樊星教授所说:“读书和思考能使我们的思想更丰富,更圆融,更有智慧。”有读者表示,听完本次讲座,不仅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这一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从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汲取了很多正能量。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能不改进取的初心、自由的灵魂和不灭的希望。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制作维护:网络资源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邮政编码:510110 (建议IE9以上浏览器访问)
Email to: wlb#zslib.com.cn (请用@代替#)     粤ICP备020395